为传承与弘扬孙鑫先生潜心科研、作育英才的崇高精神,深入探讨新时代物理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路径,2025年11月22日,复旦大学物理学系于江湾校区物理科研楼C101会议室举办第七届教育教学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特设孙鑫先生追思会环节,会议由系主任吴义政主持,与会师生一同追忆孙先生辉煌灿烂的一生。通过一则纪念短片,孙先生的音容笑貌与“奋发图强,必攀高峰”的谆谆教诲重现眼前,令人动容。随后,陶瑞宝教授、潘笃武教授等老同事代表,吴长勤教授、帅志刚教授、解士杰教授、李盛教授等学生代表,以及多位系内教师代表先后发言,从不同角度追忆了孙先生严谨治学、勤耕不辍、提携后学的光辉一生。自由发言环节中,多位老师分享了与先生相处的点滴,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 为了传承孙先生的教育理念,发扬其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追思会后继续举行教育教学研讨会,围绕本研融通、智慧教学、科学教育研究及教学范式创新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物理学系党委书记刘召伟,副系主任李世燕、黄旭光分别主持议程。 物理学系陈焱教授首先围绕我校本研融通改革,作题为“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报告,系统介绍了我校在促进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衔接贯通方面的改革举措与展望。随后,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蒋玉龙教授分享了关于“智慧课程建设与运行的探索”的宝贵经验,为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启发。 午后,东南大学的包雷教授基于中美科学教育的对比,就“基于学科的物理及科学教育研究发展”发表了精彩演讲。物理学系俞熹副教授则围绕“从知识型教学到研究型教学——低年级学生的模拟科研训练”这一主题,介绍了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研究型教学的有效实践。 在下午的环节中,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带来了“基于脑科学规律变革课堂,提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效果”的报告,从认知科学角度为教学优化提供了新思路。随后,微纳电子器件与量子计算机研究院的郭杭闻青年研究员以“量子与智能英才班”建设为例,分享了“物理AI”的教学发展和思考。 在最后的自由讨论环节,老师们畅所欲言,围绕本研融通、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选拔、AI对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挑战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本次研讨会既是对孙鑫先生教育精神的深切缅怀与传承,也是对物理学系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思考。物理学系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耕教学、勇于创新,为培养更多物理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