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解读
发布时间: 2019-04-26     文章作者:     访问次数: 137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为此,2019423日晚7点,物理学系2017级研究生党支部邀请了在扶贫前线工作两年的张志强老师,于物理科研楼C108大报告厅为大家讲述了在实践中如何践行“精准扶贫”。

首先,陈旭涛同志为大家简要介绍了近五年来党和国家对“扶贫”工作的重视以及做出的努力,让大家认识到扶贫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的重要性。接下来,张老师为大家详细解读了“精准扶贫”。张老师主要从扶贫政策的历史演变、“精准扶贫”的提出、如何开展“精准扶贫”以及复旦大学定点帮扶工作介绍四个方面展开介绍。在云南省永平县挂职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经历,让张老师对“精准扶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他结合自身经历,为大家介绍了很多典型的贫困户,以及他们在党的帮助下如何实现脱贫的过程。在张老师详细又不乏幽默的讲解中,大家深刻认识“精准扶贫”不仅要精准,更要因地制宜,因人而议,找到最恰当的脱贫方法。张老师说道:“困在经济,贫于思想。扶贫不仅仅是从经济上脱贫,更应该在思想上脱贫。” 的确,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所以充分激发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动力,才能使脱贫攻坚的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在党和国家的不懈努力下,六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1660万,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减少了将近9个百分点。张老师介绍结束后,大家积极举手发言,与张老师进行了更深入地交流。

    脱贫攻坚,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更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通过这次生活会,大家对“精准脱贫”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同志,我们更应该自强不息,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