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味道” ——物理学系2015级预备党员集体参观陈望道故居
发布时间: 2018-12-09     文章作者:     访问次数: 1049

1130日上午,15级物理学系辅导员李思铭同志协同物理学系本科生联合党支部的预备党员,一起进行了复旦大学党校第十七期预备党员培训班参访实践的内容,前往位于国福路上的陈望道故居,一起穿越百年时光,体味那“信仰的味道”。

当天早上840分,所有人都精气十足地准时集合在了南区食堂门口,并且一起骑车前往离学校不远处的陈望道故居。陈望道先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也是为所有复旦人所熟知的老校长,他第一次把《共产党宣言》这一本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思想的纲领性文件翻译成了中文,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的开花结果。因而,今天物理学系的预备党员们也是抱着追寻“信仰的味道”这种信念,来到了他的故居进行参观。

进入故居之后,大家首先参观一楼,而在一楼最先映入预备党员们眼帘的,就是宣言大厅。在大厅最醒目的位置,放置着《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而另外一个柜子则摆满了在19201938年间,《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17次反复被印制的版本。这一些陈旧却极其宝贵的书籍,仿佛把大家的思绪,一下子拉回到了一百年前。转过身来,一个偌大的柜子里陈列着主题为“影响 信仰之源 时代担当”,百年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伟人与《共产党宣言》这部作品的渊源及对其的评价。其中,江泽民同志的部分提到,他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时,曾挑灯夜战,提着手电筒阅读《共产党宣言》。他曾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作的序中已经提到了,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结合自身实际,发展出了一套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成功领导国家和人民一步步走向富强。富有浓厚历史气息的故居里,还摆放着有高科技含量的导游机器,大家都激动地在上面留言,写下自己参观的感想。

在二楼,望道书房和望道年表似乎在给我们娓娓道来,讲述陈望道老校长如何进行革命、如何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故事。在这里,我们甚至看到了陈望道的日记本和生活用品,包括眼镜这样贴身的用品,我们更加明白,过去老一辈的革命家就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不断奋斗的,如今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国家富强时期的我们,更是应该努力奋进。接下来,参观的同学们继续上到三楼。在这里,安置着陈望道的藏书,以及他本人和别人曾于他的手札。让大家惊喜的是,装着藏书的箱子是陈望道老先生从重庆搬回上海时用的原物,特别有历史的厚重感。

参观完了居室,接下来物理学系的预备党员们到了一楼的庭院,提名为“信仰的味道”的陈望道先生的雕像。这塑雕像给参观者生动而真实地还原了当年陈望道先生当年在义乌老家,把墨汁当成红糖蘸了粽子却仍吃得津津有味的情形,而之所以苦涩的墨汁也能吃得如此快乐,大概就是因为在当时,陈望道吸收的是崇高的信仰吧。在辅导员的提议下,大家与雕塑一起进行了合影留念。最后,参观者一行人进入车库影院,观看了陈望道先生的纪录片,对他的生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本次参观学习活动物理学系的预备党员们获益良多,也对这位复旦人一直以来敬爱的老校长有了更具象的了解。相信他们能在老校长事迹的激励下,继续前行,不断进步,提高党性修养,树立起崇高的信仰,更好地在以后体味他属于他们的“信仰的味道”。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