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系本科生联合党支部针对《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展开研读
发布时间: 2018-12-07     文章作者:     访问次数: 231

20181118日晚,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本科生联合党支部于恒隆物理楼269室开展理论学习,学习的文本为《共产党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本次主讲人为2015级本科生辅导员李思铭同志,党员、预备党员共12人及列入发展计划的入党积极分子参与本次学习活动。

在正式进入文本学习之前,李思铭同志带我们回顾了上一学期已做过的铺垫性工作,包括概要性地回顾了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近170年内,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发展线索,以及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历程。而完成这两个步骤的主要目的,即在于使同学们能够初步对马克思的思想形象有个大致的印象。

本次活动,李思铭同志首先从《共产党宣言》引言中“幽灵”的比喻入手,分析“幽灵”的意义:呼之欲出却受限于时代而不能出现在现实中的力量。若共产主义只是幽灵,将无法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更不能带来超越现实的未来,《共产党宣言》要回应的就是这一“幽灵”难题,并且给出解决矛盾的方向。

本次学习的内容,着重于资产者的形成。人类社会从前现代社会转变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实现了抽象意义的平等,理性原则得到至高无上的推崇。从经济上来看,资产阶级的发展经历了:城关市民的产生、工场手工业兴起、世界市场的形成,现代大工业的构建等四个阶段。政治上,资产阶级则相对应的经历了四个阶段:城关市民,城市民主共和国-君主国,现代代议制国家,而马克思进一步将现代代议制国家解析为是现代资产阶级国家。这也是马克思区别于一般思想家的独特之处。

马克思指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自由,以及在自由平等形式之下的依然存在着的经济剥削关系。而现代社会革命性动力的最根本来源,在于人与自然关系之间的变革,即古典政治经济学所谓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劳动关系,变成了马克思笔下的以生产工具所规定裹挟着的劳动,由这样一种生产工具所带来的变革推动社会进步。但是这样一种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仍然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概述来讲,即生产过剩的危机。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了这样一种生产过剩危机背后的根源,在于资本与资本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产业无止境的扩张,它甚至能够引领整个市场需求,进而塑造出与人类实际生活所不能适应的生活,使得人类生活和自然无法跟上资本的发展节奏,导致危机的出现。但是,他也清醒地意识到,危机的出现只能表明问题的存在,不能代表问题的解决。在马克思看来,他所能给出的解决问题的一条途径是无产者。

本次支部理论学习,李思铭同志用详实的事例与有趣的比喻为各位同志阐述了简短却内容丰富的《共产党宣言》第一章的前半部分,各位党员同志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困惑,在讨论和思索声中结束了本次的理论学习。下次支部的理论学习将着重于第一章的后半部分:无产者。期待李思铭同志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理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