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系2014级党章学习小组参观陈望道旧居
发布时间: 2018-05-30     文章作者:     访问次数: 341

519日上午,物理学系2014级党章学习小组成员姜宇帆、刘佩、胡炯益三位同学一同参观了陈望道旧居。

陈望道老校长的旧居位于国福路51号,这是一幢三层的西式洋房,姜黄底色、墨绿窗框,经过整修后面目一新。陈望道之子、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陈振新曾在《解放日报》名为《复旦人的百年回忆:国福路51号》的文章里提及陈望道入住这里的逸事——“国福路51号,总面积大约为300多平方米,大大小小的用房有十间之多,当时只有三口之家的陈望道,左想右想也不愿迁入这一新居。后来经学校再三说明并答应将校内的语法、逻辑、修辞研究室迁至国福路51号底层,问题才得到解决。陈望道作为《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首译者,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命运和人类历史的进程。因此,如今小楼的一层被改造为宣言中译·信仰之源主题教育展,系统展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传播、翻译、版本,及其对中国革命和革命者的巨大影响。一楼序厅里陈望道1920年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浮雕静静陈列,与中央编译局赠送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文排列而成的马恩浮雕宣传品相映成趣。大厅里则分成了诞生:阶级使命、人类解放共震:华夏命运、道路抉择中译:承译巨著、传承火种影响:信仰之源、时代担当四部分的主体展览。1920年早春时节,陈望道回到故乡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老宅。简陋的柴屋里,只有一盏煤油灯、一块铺板、两条板凳。凭借着一本日文版、一本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他夜以继日地翻译。曾将墨水误作红糖,吃下母亲送来的粽子。这则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的故事名叫真理的味道,也在展厅中不断播放。小楼二、三层则布置了主题为千秋巨笔·一代宗师的展览。其中,二层有复原了的书房,正中央摆放着陈望道端坐书桌前笔耕不辍的蜡像。书桌上,堆放着普通话推广方案、《辞海》定审稿、校长室的行政公报等文件,代表着他教育家和语言学家的身份。小楼西北角的旧居车库,改建为车库影院,播放《大师陈望道》和《信仰之源》,激励着更多的参观者做《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

缓缓追溯信仰的源头,细细品味真理的味道,这就是这次参观陈望道旧居最大的收获。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