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郝柏林先生
发布时间: 2018-03-08     文章作者:     访问次数: 3669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我国统计物理、计算物理、非线性科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身体力行的推动者,复旦大学理论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物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郝柏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3716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郝柏林先生个人经历

郝柏林先生,祖籍河北正定,19346月生于北京。1952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9-19568月,就读于苏联哈尔科夫大学工程经济学院。

19569-19596月,就读于苏联哈尔科夫国立大学物理数学系,本科。

1959-1978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其间,1961-1963年,苏联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和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研究生。

1978-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其间,于1984-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90-1994年,任所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院士)

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5-2018年,任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郝柏林先生学术成就

郝柏林先生是国内最早一批投身于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物理学家,是中国生物信息学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在理论物理和计算物理方向做出了重大贡献;1997年,他又开辟一个理论生命科学研究方向,致力于使用数理方法解开基因组的奥秘,他利用全基因组学分析方法重建了原核生物的生命之树,完美解决了进化学家一直以来的争论。

郝柏林先生在理论物理、计算物理、非线性科学和理论生命科学等领域卓有建树,对固体电子能谱和声子谱、金属红外性质、高分子半导体理论、统计物理模型、相变和临界现象、临界动力学、闭路格林函数方法、动力电网计算、天线辐射场计算、地震活动性统计分析、群论知识工程系统、计算机程序设计、混沌动力学和符号动力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发表文章35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近20本(其中有多部著作被再版)、最新学术专著为《来自基因组的一些数学》(2015)。

1960-1970年代之交,郝柏林先生求得了三维伊辛模型的一个封闭近似解。在1970年代,郝柏林先生与于渌院士一起用骨架图展开方法把连续相变临界指数计算到高阶,是中国大陆物理工作者对重正化群早期发展的唯一贡献。在1980-1990年代,郝柏林先生与郑伟谋一起,发展了实用符号动力学,特别是得到字提升、暗线方程、对称破缺选择定则、常微分方程周期解谱等结果。在1984-1994年,郝柏林先生完全解决了多峰连续映射在整个参数空间中周期轨道数目的计数问题。2004年,郝柏林先生提出了从完全基因组数据出发、不用序列联配来构建细菌亲源关系的组分矢量方法,对构建整个生命之树作出贡献。

此外,郝柏林先生曾任《物理学报》副主编、《中国物理快报》主编和多种中外文学术期刊编委,第19届国际统计物理大会(1995)主席。


郝柏林先生的获奖情况

套磁介质天线的研究1978年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

“三维晶格统计模型的封闭近似解”获1987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实用符号动力学”获1992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实用符号动力学》一书获1995年国家新闻出版署第7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1997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统一描述平衡和非平衡系统的格林函数理论研究”获1999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0年,获美国ISI颁发的1981-1998年经典引文奖。

2001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物理学奖。

2007年,因对《物理改变世界》丛书中两册的贡献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郝柏林同志讣告.pdf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