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冠军!物理学系师生在全国讲课比赛和全国CUPT比赛中纷纷捧杯
发布时间: 2019-08-22     文章作者:     访问次数: 2790

2019813-16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China Undergraduate Physics Tournament,简称CUPT)在青岛大学火热开赛。复旦大学代表队奋勇拼搏,从65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以预赛第3名的成绩一举闯入决赛,获团体特等奖,并在最终的决赛中斩获第1名,捧走冠军奖杯。这是复旦大学代表队自2012年参加比赛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也是继2017年获得亚军基础上的又一次突破!

CUPT是我国借鉴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模式创办的全国性赛事,由南开大学物理学院于2010年发起,是从本科阶段培养学生全面实践、独立研究、团队协作和学术交流等方面能力的平台。本届大赛由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组织委员会主办,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和山东省光学工程学会共同承办,来自全国64所高校的65支参赛代表队参赛。复旦大学的参赛阵容是:物理学系岑剡老师担任领队,物理学系2018级本科生孙雯思(队长)、吴晋渊、舒畅、方胤豪、喻知博为正式队员,还有林欢、王司明、刘博弈、温舒云为观摩队员;物理学系乐永康、马世红、周诗韵3位老师加入了130余人的裁判团。本次一举夺冠是参赛师生实力的展现,也是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以及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成效的一个体现!

    从课程-比赛-课程,一个系统的闭环式培养过程

参赛选手都是从《基础物理建模》课的选课学生中选拔的。因每年CUPT的比赛题目涉及物理学的各个领域,且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的双重特点,为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同时也为锻炼学生的学术探究能力,自2015年起,物理学系在春季学期以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针对每年的竞赛题目专门开设一门新课《基础物理建模》。今年参加这门课教学的老师包括:乐永康、周诗韵、俞熹、姚红英、岑剡、陈元杰、符维娟和吕景林;李爱萍老师提供实验设施加工制作方面的支持;戴植锐是助教。谭鹏、吴赛骏、林志方等老师给学生的课题研究提供咨询;黄吉平、吴义政等课题组提供设备支持;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还曾到高分子系孙雪梅老师课题组借用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各门物理课任课教师讨论自己的课题。在课程学习中,同学们分小组完成2-3个课题;每个课题配备一名指导老师;期中、期末分别举行小组汇报或课题辩论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期末提交所做课题的学术报告。课题完成以学生为主体,任课老师随时提供指导和帮助。课程结束后,筛选出优秀学生迎接每年的上海市和全国的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指导老师放弃休息时间,带领队员们在暑期里进行集中的高强度的课题探究和反复的竞赛演练。从课程到比赛,整个过程对学生在物理模型建立、实验探索、理论分析、团队协作、辩论交流等方面具有全方位的系统的锻炼和培养。这一训练过程与拔尖讨论班、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科研实践、无学分讨论班、荣誉课程等,一起形成合力,构成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拔尖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本次比赛力捧冠军实属不易,它不仅是能力的锻炼,更是一次毅力的锤炼。

CUPT的赛场上,队员们需要对17个开放的物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开展学术交流,每一场有正方,反方,评论方三方,由台下的评委打分,而每一支参赛队伍在不同的阶段要分别扮演这三种不同的角色。这是对队员们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的全面的高度检验。而在参加全国赛之前,还得历经华东区赛、上海市赛的锤炼。从5月份的区赛到8月份的国赛,时间跨度为4个月,为了备战比赛,队员们需要统筹兼顾繁重的课程学习、期末考试、专业分流、暑期课程等重重压力。特别是从市赛结束到全国比赛开战,中间仅相隔5周的时间,团队成员们在上暑期课之余、短时间回家和亲人团聚之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课题研究、比赛演练上,熬夜成了常态。往届的参赛队员戴植锐、陈浩然等学长的及时支持大大提升了课题研究的进展速度。乐永康老师陪着队员们一起奋战,并从实验方法、课题理解、展示逻辑、细节修改等方面给予队员们有力的指导。受台风的影响,全国比赛的赛程被压缩成2天,每天3场比赛,每场4小时,每个参赛队要参加5场预赛,这不仅考验各队在学术上的准备,也考验大家的体力。最终,复旦大学代表队凭借全部5场预赛总分前3名的身份闯入决赛。并在决赛环节愈战愈勇,以总分第一的战绩一举夺冠。

    这一结果,对于同学们来说,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枚冠军的奖杯,更是收获了对物理、对科研的热爱、收获了成长。正如他们所说“深知这个比赛和真正的学术研究依然有很大差距,但在准备的过程中学到的这些知识和技能以及老师与学长们身上的科研精神都使我受益匪浅,并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整场比赛,过程远比结果重要,学到了很多,遇到了这些可爱的人,结识了很多对待物理热情积极的优秀同学们。希望以后友谊不断,共同进步!”“意料之外、来之不易的冠军!! 科研道阻且长,但我们充满了信心。”

而对于指导教师而言,同样是一个教学相长的成长过程。放手让学生在前面的舞台上历练、展示,以“幕后军师”的身份默默在后台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随时帮助学生把方向、解难题,并随时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以便于改进来年的课程教学、参赛指导、学生培养,实现从课程-比赛-课程的系统的闭环式培养模式。

苏卫锋老师在全国讲课比赛中夺冠

与学生们捧得冠军奖杯相映成双的是,复旦大学物理学系的苏卫锋老师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也脱颖而出,一举夺冠。

“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联合主办,分为省级初赛、地区复赛、全国决赛三个阶段。

据悉,该项比赛采取“赛前1小时抽签决定讲课比赛内容”的方式,比赛内容涵盖2010版《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所有的A类要求,这一即兴讲课的方式对参赛者的心理素质、临场发挥、综合实力都是很大的挑战。

427日举行的上海市初赛和然后68日举行的华东区复赛中,苏卫锋老师分获第一、第二名,从而成功跻身于724-26日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的全国决赛,与另外13名全国6大区推荐的讲课高手一决高下。经过决赛两轮的激烈比拼,苏卫锋老师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富有亲和力的讲课方式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一举夺得全国冠军,并在726日下午与另一位获得一等奖的选手进行了讲课展示。

    苏卫锋老师此番获奖是其个人努力与实力的展现,也是复旦大学物理学系一直以来重视本科教学的有力证明。在参赛准备阶段,系里高度重视,给予参赛教师大力支持,组织了多次讨论会。为奉献给本科生最好的教育,同时也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尽快的成长,系里建立教学督导组、党政班子成员和资深教授听课组,以传帮带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教学研讨会、每学期开展多场教学沙龙,经常性地进行教学经验的分享与教育教学的讨论,在全系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重视教学的氛围。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