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中国市长》,了解中国城市发展现状——物理学系2013级本科生党支部支部生活
发布时间: 2016-10-24     文章作者:     访问次数: 404

1023日晚,物理学系2013级本科生党支部支部生活在恒隆物理楼221B例行开展,支部成员和物理学系学生党总支副书记陈晨老师出席。此次支部生活是一次观影活动,通过观看《中国市长》这部电影,以“拆迁”问题为切入口,了解了中国发展的一些现状。

观影过后,杜中颢同志针对电影中的一些问题与大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问题1:如果你是耿市长,面对这样棚户区选择拆还是不拆?

陈悦同志:大同没有很多大老板,普通居民买不起所以很多自建房。以前大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他上来后希望变得有规则,以前的人一定有损失。我认为市长是正确的,因为问题不是他的问题,但它的问题是政府应该是先安置、再拆迁。那些得到安置房的就认为是好市长,但那些钉子户没有安顿好。市长的决定没有问题,但实施中有问题。

问题2:觉得先安置在拆迁时间成本,本来就是违法建筑怎么办?

耿鑫宇同志:蛮认同市长,在专制下绝对的好皇帝,会去工地,有问题直接指出,没有官僚气,也有书生气,自己也有很有规划,也是不是政绩驱动型,有使命心。问题在触动利益多元化,他们是相对剥夺感。

问题3:是不是应该官司打完,一切安置好再拆?

耿鑫宇同志:大家太注重微观,出现的人有问题但不是问题的全面,大方向我赞同市长。他在处理这些历史上合法、在他这里不合法的事情不好。

最后,杜中颢同志对市长调任之后的大同市做了一个总结:五年任期走了后后续有没有接受。下一任市长保证房子接手拆迁继续进行,但事实是因为拆迁透支300亿,但财政只有100亿,他通过卖地实现资金回流,但15年国务院禁止透支财政搞建设,所以新市长没有钱建。政策性的问题。暴露出市长在大拆大建没有很好规划。民意如何传达,从不理解到理解了却又要走。如人大没有提名市长权利。民意传达的问题,始终没有社会的共识。但像美国两党争论导致政府停摆也是不愿看到。公平和正义是反义词。市长之前一个地方被评上景点此为成功,但大同云冈石窟修缮上有问题。可以看出一方面有情怀士大夫形象,另一方面在看到北魏石碑也是附庸风雅的。

       《中国市长》是一部非常真实的纪录片,从一个“拆迁”的角度,反映了中国城市的发展状况,对于党员和积极分子认识中国的发展与其中遇到的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