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课题组理论提出朗道能级的晶格化描述
发布时间: 2025-11-21     文章作者:     访问次数: 10

朗道能级是理解强关联电子体系和拓扑量子物态的核心概念。然而,如何在晶格系统中实现更高朗道能级的物理模拟,尤其是具有非阿贝尔统计特性的Moore-Read态,一直是领域内的重大挑战。

近日,我系王靖课题组成功构建了最小化的三轨道晶格模型,首次在无需外加磁场的条件下实现了对最低朗道能级(LLL)和第一朗道能级(1LL)的轨道描述,并为探索非阿贝尔分数陈绝缘体提供了全新平台。相关研究成果以“Orbital Description of Landau Levels”为题,于20251119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a)~(e) 斯格明陈带模型中原子极限到朗道能级的绝热演化过程; (f) sp-p+ 轨道构成的紧束缚模型。

研究团队从斯格明陈带模型出发,通过最大局域化瓦尼尔函数构建了包含sp₋p₊轨道特征的三带紧束缚模型。同时发现,该模型的拓扑性质源于动量空间高对称点处理想的能带反转序列:当参数λ0变化至1时,sp₋p₊轨道在ΓKM点发生连续能带反转,最终使得最低两个陈能带各自携带陈数𝒞=1,并呈现出与朗道能级高度相似的量子几何性质。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多体精确对角化计算表明,半填充的第一陈能带(1CB)中出现了非阿贝尔的Moore-Read态,其基态简并度与环面上的非阿贝尔拓扑态理论预测完全一致。

这项工作最关键的突破在于,通过能带反转的图像建立了晶格中陈带与朗道能级之间的联系,这不仅为朗道能级晶格化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更使得在零磁场环境下实现非阿贝尔态成为可能,并为更高朗道能级的晶格化开辟了道路。值得一提的是,该模型仅涉及短程跃迁与密度-密度相互作用,可适用于冷原子系统的实验实现,为在高度可控平台上探索拓扑量子计算载体提供了新机遇。

我系博士毕业生王欢(现在西湖大学任博后)与博士生石锐为共同第一作者,王靖为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复旦大学物理系、应用表面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创新2030、上海市科委等的大力支持与资助。

文章信息: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8d4z-dy82

Huan Wang, Rui Shi, Zhaochen Liu, Jing Wang, Phys. Rev. Lett. 135, 216604 (2025)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