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级自科四班开展 “熏陶校史文化 传承复旦精神”主题学习活动
发布时间: 2018-12-07     文章作者:     访问次数: 320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校史文化及复旦精神的理解,从而成为更好的复旦人,20181120日下午,18级自科四班开展了以“熏陶校史文化,传承复旦精神”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在H4106教室进行学习交流后,全班同学又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前往校史馆进行参观。

1320分,活动正式开始。首先,陈邦彦、黄龙千、李宇昊三位同学分别对复旦的校名、校歌、校训进行了解读和阐发。陈邦彦同学向大家介绍校名的演变历史,从最初的震旦学院,到复旦公学,再到复旦大学,尽管历经万千险阻,“复旦”所寓意的使命担当牢牢刻印在一代代复旦人身上,如今也已走进了同学们心中。

黄龙千同学向大家介绍了复旦校歌的相关历史。复旦校史上曾有过三首校歌——《卿云歌》、1926年的老校歌、1988年的新校歌,其中由刘大白作词、丰子恺谱曲的老校歌传唱至今,其中饱含的精神气质指引着复旦学子坚定前行。黄龙千同学还对“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作育国士恢廓学风,震欧铄美声名满”两句歌词进行了解读。

李宇昊同学向大家讲解了复旦校训的内涵。我们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子张》,是孔子晚年杰出弟子子夏对“仁”的体会。校训教导复旦人治学之道:在广泛学习的前提下坚定志向,在切己发问的基础上类推着思考。之后,李宇昊同学还向大家简要解读了民间校训“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并提示大家正确领会校训内涵。

交流分享之后,同学们共同前往校史馆参观。复旦初创的举步维艰,抗战西迁的艰苦奋斗,院系调整的发展壮大,改革开放的踏步前行……在校史馆志愿者和辅导员的共同讲解下,百年复旦的历史与精神面貌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六位老校长(院长)的动人事迹也令大家感慨和敬仰。

成为真正的复旦人,首先就要了解复旦人应有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通过交流学习和参观实践,同学们对“复旦”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生活中传承复旦人的学术涵养、生活态度和精神品格。





【关闭窗口】